9月9日,国家林业局印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纲要》明确,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的要求,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50亿立方米以上,湿地保有量达到8亿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20万平方公里,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0万亿元,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70%,构筑坚实的生态安全体系、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切实担当起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
《纲要》说,党的十八大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人类文明建设的新境界,开启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对新时期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林业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林业必须主动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纲要》明确,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切实履行六大职责,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推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基本原则是坚持保护优先、坚持空间优化、坚持生态修复、坚持改善民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科技支撑。
《纲要》说,综合考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和《全国林业发展区划》成果,在“两屏三带多点”的国土生态安全战略框架下,着力构建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防护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和城市森林生态屏障等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稳固生态基础、丰富生态内涵、增加生态容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以林业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配置林业生产力布局,重点培育和发展木材及其他原料林培育、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产工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沙产业等十大绿色富民产业,构建惠民、富民的绿色产业经济发展框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济活力。
《纲要》明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紧紧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条主线,着力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体系、生态产品生产体系、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着力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完善森林保护空间规划、湿地保护空间规划、荒漠治理空间规划、生物多样性保育空间规划,进一步提升林业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二是着力构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体系,继续以大工程推动全国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恢复,重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长江、珠江流域及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全国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十大生态修复工程;三是着力构建生态产品生产体系,增加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增强林业碳汇功能;四是着力构建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完善生态安全法制体系,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五是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培育生态文明价值体系,强化生态文化传承创新和宣传实践。
《纲要》提出了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十项重大行动:一是生态红线保护行动,科学划定并严格守住生态红线,推进生态用地可持续增长。二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行动,加快编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加快推进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林业禁止开发区保护和管理,开展生态监测评估,使重点生态功能区成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域。三是森林保育和木材储备行动,加强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种质资源保护,加强森林经营,加快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强化森林保护,确保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增长目标,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四是湿地修复行动,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科学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积极推进湿地保护法制建设,全面深化湿地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能力,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五是沙化土地封禁行动,划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开展封禁设施建设和监管能力建设,妥善安置农牧民生产生活,促进荒漠植被自然修复。六是物种拯救行动,加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加强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使95%以上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外80%的重要生境得到保护。七是城市林业建设行动,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绿色城镇化,通过创建增加城市绿色元素,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打造宜居城市,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保障城镇化绿色发展。八是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活动,积极推进兴林惠民,发挥林业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绿化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九是木本粮油发展行动,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推进加工体系建设和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十是生态文明宣教和林业信息化行动,开展生态文明宣教活动,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加快构建智慧林业管理体系,努力提升林业信息化服务水平。